close

在我的日常裡,有個小小支持社群,是我今年元旦加入的一個線上讀書會,雖然這個讀書會有共修的主題,但因為帶領人兼容而開放的特質,大家常常在群裡討論許多現象、分享體悟,有十分美好的互動。在這裡,只要願意,每一個人都可以放下包裝,傾訴心聲,沒有人會評定對錯或勸你要堅強起來、要變得更好。這裡是我的綠洲,幾個人的小天地形成一股溫柔卻堅定的支持力量,當我狀態不佳,總會上來看看群裡的對話或拋出問題聽聽大家的想法,心裡許多的烏雲也就煙消雲散。

真誠告白

前ㄧ個多禮拜,我在ㄧ個協助精神障礙的家屬團體擔任協會幹部,會長拋出的新任務,牽動了內在許多自我懷疑與擔憂,我沒有絲毫信心,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接受?人否定自己時,很難釐清真正的問題,也看不清擋在前面的渴望或恐懼,混亂的思緒像一團毛球讓我腦袋發脹,心神不寧。於是,我把問題一股腦兒地倒在我的綠洲;接著有些人就回應了,再接著就有人好奇問起了協會,於是我稍微說明了協會幫助的對象,以及家屬跟志工的重要性。沒想到,大家紛紛跳出來說出自己憂鬱症的經驗,也有自己或家人罹患過精神分裂症。令我訝異的是,幾乎每個人或家人都有精神疾病這方面的經驗!因為怕被討厭,所以沒想過要講出來,但當說出來以後,發現彼此面對的是共同的問題,互相支持的場面非常感人。一個真實告白泛起了漣漪,帶出更多此起彼落的告白,那種被瞭解與接納的心情,宛如心靈找到了歸屬。而我也放下了對是否接受任務的猶疑不安,放手順流接受安排。

你可以求援

在這過程中,我們都學到一件事──你可以求援。坦白自己的脆弱與不安並不會讓自己受傷,也一點都不會影響被愛。它是表達自我需求,並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聆聽答覆。當卸下了自我防護,原本心中無人可說的苦楚、亟欲隱藏的不堪,不再是個沉重的負擔,反而因為真實以對,心與心更加親近了!這過程是如此美麗,像一朵綻放在心中的蓮花,讓參與其中的人都能感染到無形的療癒力,進而擁有能量去面對自己生活上的問題,展開行動。

心理學家Dr. James Finley 在接受一次採訪時,分享過他的體悟與見解:「當我們願意冒險和一個不會侵犯或拋棄我們的人分享我們最痛苦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學會不侵犯或拋棄自己。」如果仔細觀察自己一整天,可以發現有無數的念頭不是指責自己哪裡不夠好,就是怪罪外面的人事物讓自己難受。壓抑型的人慣於把槍口對著自己,總是否定自己;投射型的人則把槍口朝外,認為外面必然有人要為出了錯的世界負起責任。正因如此頻繁的攻擊令人畏懼,大多數人都為自己穿上厚重的防護衣,好抵制攻擊的侵犯,這層隔離讓交流變得困難,人與人之間顯得分裂而孤立,直到有一天對這種無止盡的攻擊與防備深感疲倦,連結的渴望勝過自我侵犯與孤立的誘惑時,才願意停下批判、卸下面具、袒露自己。一個空間便出現了,自己、他人、以及他人的善意與關愛終於被納入,支持的力量於焉形成。

停下批判

受夠苦的人會知道,無論是評斷自己或他人,都是一種自我打擊,因認知偏差,衍生情緒與自我懷疑,這樣的苦很是折磨人,甚至有人跟自己的感覺開始產生分離,好維持表相的平穩來過活。但是,麻木、疏離與失落感卻也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感受不到掩蓋在層層防護底下的生命力。

幾年前,一個朋友帶我透過心靈圖卡探索潛意識,印象深刻的是,她好幾次試圖引導我說出自己的感覺,但我卻總是在停留在形容表面的想法,最後她直接告訴我,她需要我說出真實的感覺,比如快樂、憤怒、悲傷...等。這時才意識到,為了保護自己免於被批判,我已經跟自己的感覺脫離了,也無法自然表達。然而,放下根深蒂固的習慣並不容易。所幸,每個人都有恢復心靈健康的能力,持續不斷練習與自我恢復連結的關鍵在於「對自己誠實」。每當有情緒升起,我會試著探索底下的思想是甚麼?無論是多麼難堪的想法或感受,都予以空間讓它流露,陪伴它一陣子,僅僅是看著這些情緒與想法,即使只有一分鐘。當情緒與念頭不再被壓抑或忽視,就不會想要逃離自己,等情緒流過之後,那種自我接納所帶來如釋重負的感覺,讓人明白甚麼是愛。單純的接納,就是愛,就是尊重。接納不等於認同任何有傷害性的想法,而僅僅是接受它的存在。

這過程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往往會拿道德標準綁架自己,又陷入譴責自己或他人的誘惑中。但任何功夫都需要經過反覆練習,有過一次成功的經驗,就能夠明白揭露自己並不會真的受傷,心裡反倒越來越輕鬆。一旦接納了自己,原本糾纏的結也寬鬆了,心境也會有一番轉化,對自己越來越溫柔,自然也越能接納他人、接納轉變。

 

社群的起點始於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親近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那麼人際之間的交流可以是真誠而健康的,也就容易建立起支持的網絡,既可以給出能量,也能接收來自他人的支援與協助。接納的力量源自自己的心中,也結合於群體裡。

arrow
arrow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